王艷云,女,1977年出生,齊齊哈爾市昂昂溪區第一小學校音樂教師,從教22年。她是一個唐氏綜合癥、一級智障兒子的單親母親,17年來走上了一條極其艱辛而充滿荊棘的自創訓練方法培養兒子的成長之路。
“永不言敗”是她人生的座右銘。17年來她查閱了無數有關這種疾病的資料,針對孩子某一時期的現狀制定了許多訓練計劃。工作之余每天爭分奪秒的訓練,因為兒子的點滴進步都是要用年來計算的。
一、無數次的跌到爬起中學會走路
由于身體發育遲緩,孩子剛學走路時每天不知要摔倒多少次,最嚴重也是最心痛的一次接近舌根的位置好像馬上就被牙切斷了一樣,滿口鮮血,當時她的心徹底崩潰了,于是她想到了和孩子結束這種生活,到沒有痛苦的極樂世界去。她用了5年的時間才從這種陰霾中走出來并告誡自己:孩子是無辜的,我必須要好好的善待他。不厭其煩的做示范給他講走路的要領。隨后她利用小區的各種器材手把手、手把腳訓練,每做一項運動都要上百遍上千遍的反復練習。三伏天手把手、手把腳的教他騎自行車,搖擺車等等,每天都累到腰酸背痛還經常中暑。欣喜的是,小魏12歲時終于可以融入到正常孩子的玩耍之中了。
孩子9歲上學了走路還是要摔跟斗,每天給學生上完課她就第一時間跑到操場上去看他,學校的上下午跑操她都會陪著他跑,12歲時終于能和正常孩子一樣穩穩的走路了,15歲時能高高興興的和同學們一起跑操,偶爾還會學著個別同學調皮的樣子搖著小腦袋撇著小腿跑。
因長期給孩子看病家里條件每況愈下,她只能貸款買鋼琴。開始難度很大,手指不分瓣,每天一小時手把手的耐心輔導,8年的堅持,兒子能嫻熟獨立的完成她教的每一首曲子。與此同時又開始讓他學繪畫、乒乓球等,報班兒后處處碰壁,雖有心里準備,但當聽到句句扎心的話時再次的撕開了她的傷疤,心口疼了一次又一次,最終決定只要自己能教的就自己教,不能教的就上網自學。乒乓球是好心的周教練接納了孩子,訓練時孩子從不叫苦叫累。在這條路上,她們娘倆可以說無論是嚴寒酷署還是暴風驟雨從未停過。為了節省開銷中午只給孩子買一份飯,因長時間的饑餓讓她患上了胃病,為了保證兒子的安全在外面她連上廁所的資格都沒有,自己再難都要形影不離。六年如一日周而復始,2018年兒子先后參加了全國特奧乒乓球比賽、省殘運會,分別取得了一塊銀牌,兩塊銅牌的好成績,同時又獲得了全國體育道德風尚獎。他的正能量分別在省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鶴城晚報上報道。
二、艱難尋找中開啟了孩子的語言功能
肢體訓練的同時還注重語言的訓練。她想到了漢語拼音、專業的培智機構,最終都以失望告終。她堅信“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于是她和孩子一起學起了英語,從英文字母開始學,每天不厭其煩的上百遍、上千遍、上萬遍的一個口型一個舌位,用他的小手摸著她的喉嚨感受氣流的方向,有時甚至用尺子壓住他的舌頭去發音,很多時候,孩子一次次的嘔讓她的心一次次的在撕裂。在無數遍的苦練中,5歲的兒子會說媽媽啦。
為了提高孩子的識字能力,她自行寫了一套字卡,直到上學那年認識了800多字。但又如何與人交流呢?又一個難題再次擺在她面前,這時她想到了電話,每月200多塊錢的電話費無形中又增加了她的經濟壓力,但這種方法真的見效了。直到13歲時兒子終于能與同學們交流互動了。在她的指導下,她的兒子還寫了一手好字,并且在家長會上展示。
三、耐心的智力開發培養著自理能力
為了讓兒子的大腦更好的得到開發,她買了大量的繪本、購置了不同程度的益智玩具陪他玩。在數以萬次的反復練習中、在她的寓教于樂的教育下完美收官。最讓她驚訝不已的是16歲的某一天兒子竟然說出了家里所有人的電話號碼。人們常說:懶媽媽才會有一個勤快的孩子,誰會都不如自己會。兒子14歲時她逐漸的放手,教兒子洗手巾、擦地、洗碗等,處理一些簡單的事情。有時下班回到家還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就這樣她忙的時候兒子能獨立的在學校買盒飯,手機欠費時自己交費。如今,兒子成了她最得力的小助手。
四、學會感恩,做生活的強者
教會兒子做事的同時不忘培養他優秀的品質和感恩的情懷,把愛潤物細無聲的傳遞下去。當她躺在病床上時兒子會一直守護著,慢慢的小心翼翼的端來水喂她吃藥、蓋被子……15年的不眠不休,15年不知餓是什么滋味,17年的堅持、17年的付出創造了生命的奇跡,17年良好的家風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形成,她的寶貝成長為堅強、樂觀、充滿愛心的大小伙子啦!
家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信念而精彩。她為兒子支撐起一片愛的天空,成就了孩子燦爛人生!